第一篇:道德实践心得
道德实践心得
最近,我们小组的青工校学员进行了道德实践活动。经过大家的共同讨论以及时下社会提倡的科学的、绿色的生活生产方式,我们小组将此次的道德实践主题定为“捡拾一片落叶,争做道德模范,”围绕这个主题,我们小组将进行了相应的道德实践活动。
我们一行人步行在校园,刚开始就下起雨来,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热情。我们迅速进入低碳环保的角色中,做起校园的“环保卫士”。放眼望去,校园风景区呈现浓浓的绿意,各种树木郁郁葱葱。稍稍准备一下后,我们开始“捡拾一片落叶”,其实也不是仅仅的一片落叶,作为一次道德实践,我们是要让环境更美好,影响更多的人和我们一起保护环境,在学校的主要地段,卫生状况还是非常好的,于是我们来到校区的小竹林里,这里卫生不易处理和保持,因而不是十分的清洁。于是我们钻在里面捡废纸、 塑瓶等垃圾。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工作,我们大大的改善了这片竹林的环境。之后我们又到学校的其他地方,并把捡到的垃圾分门别类,方便回收利用。 还有捡的落叶,我留下一片作为标本,以后每次看到都会惊醒我“捡拾校园落叶,争做道德模范”。
针对此次的实践,我们小组回来后又设计了一张海报,旨在进一步宣传“捡拾校园落叶,争做道德模范’。活动开展后,许多同学都热情的支持和积极的响应我们,纷纷在海报上写下自己的祝愿词。我们用相机拍下各种令人感动的瞬间,以保留这美好的时光。
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只有每个人都积极自觉的行动起来,我们生活的环境才会更加的美好。而作为积极向党靠拢的我们,更应该积极主动的参加到这项活动中来,并带动其他人员共同投身到这项活动中来,加强人们低碳、环保的信念。
这次的实践,查阅了许多知识,让我了解到当下的环境问题是不容轻视的。面对被破坏得千疮百孔的自然环境,我们采取的措施也最终围绕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环保意识的强弱反映了公民素质的高低,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衡量标尺,毕竟,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做环保专家,但可以让更多的人有更多的环保知识。而环保知识的宣传又要从枝枝节节做起,只能是润物细无声,而不可能一蹴而就。
这次道德实践活动,我们收获颇多。实践活动前,我们积极的献言献策,最终确定我们的活动主题。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集思广益,动手又动脑,使得我们道德实践活动迅速、高效得出完成。不仅加深我们之间的认识,奠定了深厚的友谊,更重要的是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我们这次活动的意义,更加积极的向党靠拢,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应该与时俱进,使自己不断的进步,符合党的要求
在这次道德实践活动中,我认识到,只要我们乐于做,我们就会有所收获。只要大家都愿意加入到“捡拾校园落叶”的行动中来,我们的社会就会由于我们的努力而变得更加美好。“捡拾一片落叶,争做道德模范”,每个人都应为其承担一份责任,愿我们都加入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共同创造健康、绿色的生活。
第二篇:道德实践心得
大学生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经过道德法律意识和行为等要素反复内化和外化的运行、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实践教学具有重要作用。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大致可以概括为研讨型、辩论型、体验型等教学模式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其关键是能否使受教育者主体通过实践感受和切身体验,促进社会道德法律基本要求的内化和受教育者主体道德法律意识外化的两大飞跃。在实践教学中,必须重视情境感受、活动体悟和价值辨析等基本环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片面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或者片面强调实践教学忽视理论教学的倾向都是不可取的。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实践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规范向行为实践的转化。其教学目标不仅要解决学生对社会道德基本要求和法律规范的知不知、懂不懂的问题,还要解决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完全依靠理论教学是难以奏效的。要想取得这类课程的实效性,必须在教学方法和途径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与实验。
一、实践教学的功能和教学目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基本要求和有关知识点,通过开展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的实践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它包括课堂的实践教学、社会实践和有关德育活动等。
1.实践教学的功能和作用
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其功能和作用主要是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形成与发展施加影响,使其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的内在心理要素发生变化,通过内化和外化的动态过程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以便提高该课程的实效性。
大学生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经过道德法律意识与行为实践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反复内化和外化的运行、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实践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受教育者主体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形成与发展的内化,是指外在于受教育者主体的体现社会道德法律基本要求的社会舆论,加上学校的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形成的合力,在主体知、情、信、意等内在心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心理机制的作用下,使外在的社会道德法律基本要求被受教育者主体所接受和认同,并通过实践体验和感悟内化为其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即精神力量。外化过程是指在这种精神力量的支配下,将受教育者主体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转化为行为实践,相对稳定地调节主体外显的行为。这一过程是道德法律意识和行为等要素不断运动、发展、变化,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量变到质变,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的动态过程。
受教育者主体的道德法律行为作用于外部环境,往往会产生某种社会评价,即人们在实施道德法律行为的过程中依据社会道德法律的准则和基本要求,对其行为实践所作的价值判断。其功能是以善恶和法律规定为标准,形成道德和法律行为选择的正确价值观。它实质上是对受教育者主体道德和法律行为的动机、效果和价值的判断,是人们道德和法律行为选择和坚持正确行为习惯的外在力量。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善于运用正确社会评价的舆论引导受教育者主体,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对于顺利完成内化和外化的动态运行过程,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具有重要的强化、激励和促进功能。
2.实践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两大飞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激励、促进受教育者主体的社会道德和法律基本要求的内化和外化两大飞跃。受教育者主体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形成发展的内在心理要素,包括认知、情感、信念、意志等,属于意识或精神的范畴,在它没有客观化、外在化时,还不能构成完整意义的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形成发展是内在心理要素和外在激励要素的统一,是观念、意识和行为实践的统一。它需要经过两个飞跃:一是受教育者主体通过学习和实践体验,将外在的社会道德法律原则、规范、基本要求等内化为道德和 ……此处隐藏4461个字……/p>
整个活动持续进行了才一个小时,承办方的信封与贺卡都已写上了同学们家里的地址与内心的真心话语。也许有许多母亲是第一次收到孩子的家书,我们可以想象当母亲看到家书那已刻的感动与欣慰。
母爱是人间一种永恒的情感归宿,它可以超越一切。整个活动是成功的,但不仅仅是母亲节这一天,你是否你想起了你的母亲,想起母亲曾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母亲节,让我们祝愿天下所有的母亲快乐平安。
第四篇:道德实践心得
道德实践心得
最近,我们08人力小组的青工校学员进行了道德实践活动。经过大家的共同讨论以及时下社会提倡的科学的、绿色的生活生产方式,我们小组将此次的道德实践主题定为“低碳环保”,围绕这个主题,我们小组将进行三个项目的道德实践活动:老山之行,变废为宝、电池回收。
一、 低碳生活,健康你我——老山之行
老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每年都会有许多的游客以及附近的居民前来休闲度假。服务于尽可能多的人以及能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绿色的生活,也是我们小组此次道德实践活动的出发点。于是我们选定了大家都有空闲的日子,骑着自行车,向着我们的目的地——老山前进。
活动前期,我们小组设计了主题为“低碳环保,绿色生活”的海报。以金黄的向日葵和绿色的汽车为主色调的海报,明亮、清醒、积极,主张低碳环保,享受绿色生活。
我们一行人骑着自行车来到老山,刚到老山,就下起雨来,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热情。我们迅速进入低碳环保的角色中,做起老山的“环保卫士”。放眼望去,老山风景区呈现浓浓的绿意,各种树木郁郁葱葱。由于现在不是双休日和节假日,所以来景区的游客不是很多。稍稍准备一下后,我们开始捡垃圾,在景区的主要地段,卫生状况还是非常好的,于是我们来到景区的小竹林里,这里卫生不易处理和保持,因而不是十分的清洁。于是我们钻在里面捡废纸、 塑料
瓶等垃圾。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工作,我们大大的改善了这片竹林的环境。之后我们又到景区的其他地方,并把捡到的垃圾分门别类,方便回收利用。
景区的工作人员对于我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赞扬,临走时给我们盖章证明表示十分的满意。
针对此次的实践,我们小组回来后又设计了一张海报,旨在进一步宣传低碳环保,健康生活。活动开展后,许多同学都热情的支持和积极的响应我们,纷纷在海报上写下自己的祝愿词。我们用相机拍下各种令人感动的瞬间,以保留这美好的时光。
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只有每个人都积极自觉的行动起来,我们生活的环境才会更加的美好。而作为积极向党靠拢的我们,更应该积极主动的参加到这项活动中来,并带动其他人员共同投身到这项活动中来,加强人们低碳、环保的信念。
二、 变废为宝,生活更美好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制造出许多的垃圾,有些是真正意义上的垃圾,而有些则是可以回收利用,变废为宝的。我们小组围绕而这个主题,进行了变废为宝的手工活动。我们利用宿舍里破旧的牛仔裤做成牛仔包、牛仔娃娃、牛仔拖鞋等各种物件;用费报纸做成了纸篓;用糖果盒装饰宿舍的墙壁等。
在做的过程中,大家集思广益,积极动手。当一些废旧的牛仔布、报纸在我们的手中辗转变成一个个宝贝的时候,我们都非常的兴奋、非常的有成就感,这也更坚定了我们保护环境、变废为宝的信念,同
时也增进了我们小组成员间的友谊。
三、 电池回收、减少污染
我们都知道,废旧的电池如果随便乱扔的话,会给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电池里包含了汞、铅、镉等多种,汞具有强烈的毒性,对人体中枢神经的破坏力很大。铅能造成神经紊乱、肾炎等;镉在人体内极易引起慢性中毒,主要病症是肺气肿、骨质软化、贫血,很可能使人体瘫痪;而铅进入人体后最难排泄,它干扰肾功能、生殖功能。若把废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中一起填埋,久而久之,惨出的重金属可能污染地下水和土壤,进而进入鱼类、农作物中,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于是,我们小组人员用纸盒做成许多的小盒子,把它们放在各个楼层比较显眼的地方,这样大家便能很容易的看到并方便把废电池放进去。几天下来,我们发现,已经有很多的同学把废电池放进去了。我们都感到很高兴能为环境的保护出自己的一份力。
这次道德实践活动,我们收获颇多。实践活动前,我们积极的献言献策,最终确定我们的活动主题。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集思广益,动手又动脑,使得我们道德实践活动迅速、高效得出完成。不仅加深我们之间的认识,奠定了深厚的友谊,更重要的是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我们这次活动的意义,更加积极的向党靠拢,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应该与时俱进,使自己不断的进步,符合党的要求。在这次道德实践活动中,我认识到,只要我们乐于做,我们就会有所收获。只要大家都愿意加入到“低碳环保”的行动中来,我们
的社会就会由于我们的努力而变得更加美好。“低碳环保,健康生活”,每个人都应为其承担一份责任,愿我们都加入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共同创造健康、绿色的生活。
第五篇:道德实践心得体会
我局道德实践心得体会
我局党委为庆祝建党91周年,于七月上旬开展慰问老干部活动。我个人感觉这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活动,做到了真正切实于民,情系于民。我们给老党员送去了大米和清油,不仅宣传了我们党,塑造了我们党的光辉形象,体现了我们党的精神,而且也实实在在地帮助了老党员,使他们不仅感受到了物质上的帮助,同时也体会到了心灵上得温暖。
我深知老党员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要给予更多的关心,特别是对困难党员更要关爱有加,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令我感动的是,这位老党员不仅体弱多病,且儿女常年在外打工,生活十分艰难,但他们从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并自理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劳动。当看见我局党委的到来,一再感谢组织的关心和照顾,充分体现了老党员的高风亮节。
我作为一名党员既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也深感责任的重大。关爱党员、帮助困难党员应是一项贯穿于全年的日常工作。从实践来看,每逢春节、七一等节日前后,各级党组织都会对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进行走访慰问,但这(请你继续关注:www.)些服务关怀是短暂的、零星的。要将年终关怀、节日关怀变为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长期关怀,保持关怀的连续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党员遇到的实际问题,让党员在有困难的时候想到组织,让党组织成为党员的指路明灯和坚强后盾,努力形成党组织关心广大党员、广大党员关心群众的生动局面。
我觉得关爱党员、帮助困难党员应建立长效机制并形成制度一以贯之。各级党组织要经常性开展走访和慰问活动,主动上门走访困难党员、老党员、有特别贡献的党员,及时了解党员干部的思想动态、生产生活情况,倾听党员心声,及时帮助解决困难党员、老党员日常生活中的困难,真正做到有难党员必帮、有病党员必访、有思想包袱党员必解。坚持结对帮扶制度,农村困难党员结对帮扶,生活上予以体贴、物资上予以帮助,让党员充分感受到组织的温暖,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2014年7月28日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