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验交流的标准写法
经验交流的标准写法
因为有了交流,人类才有了进步!
无论是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是社团民间组织,每年都要召开若干大大小小的会议,交流情况,交流经验,交流体会,促进工作,提高水平。对于领导者来说,抓两头促中间、抓典型带一般,更是常用的一种领导方法,胸中有思路、手中有典型,往往被看作一个领导者称职和成熟的标志。因此,在各种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会议上,经验交流材料总是必不可少的,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广且大。
经验交流材料不属于正式文件,也不是规范性公文,没有特别的规定,没有固定的格式,是应用文中限制最少的文种之一,完全应该写得活泼引人。但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吸引人、感动人、启发人的经验交流材料可谓凤毛麟角,图解政策、矫揉造作、空洞乏味的经验交流材料常常成为开无效会的“帮凶”。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写作经验交流材料的人凭“经验”、套格式,缺乏创新意识,往往把活材料写死了。写活经验交流材料,没有现成的模式,没有标准的套路,只有在实践中去体会、去探索。笔者长期从事公文写作,整理和审阅经验交流材料可谓家常便饭,现将自己的几点感受和想法写出来,以期抛砖引玉。
一、从“典型”的角度去寻找“经验”、发现“经验”既然是经验交流材料,就必然要有其先进性、典型性、代表性,可以供人学习,供人借鉴,催人奋进,以此为榜样努力追赶。因而,写作经验交流材料,首先必须抓住经验的可学之处、先进之处,挖掘它的典型意义。通常情况下,不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不算典型,不具有典型意义的经验也不能算经验,更无需交流了。所以,很多人又把经验交流材料称作典型材料。那么,什么样的“经验”才是“典型”的,才具有交流价值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衡量。
1.思路要独特。思路决定出路,思路决定行动,思路决定效果。看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或者一个人的工作是否有特色、有创新,经验是否值得总结、值得推广,不能仅仅看“好点子”、“好主意”,更应看其是否有好的工作思路。思路有特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创造性。思路要能创造性地贯彻上级的大政方针和主要精神,是上级意图的延伸和深化,它充分体现大政方针的精神实质,但不是依葫芦画瓢,照本宣科,照搬照转,也不是简单图解和机械执行上级要求。好的思路应该是在全面贯彻中有独到见解,在认真执行中有探索创新。如果思路是上级要求的全面翻版,全盘复制,则毫无“典型”可言,更无“经验”可谈。当然,思路也不能背离上级要求,另搞一套,那样就成“反面典型”了。二是针对性。思路要能切实解决本地本单位急需解决的问题,打开工作局面,改变被动或落后状况,开辟完成任务和实现奋斗目标的有效途径。不着边际、中听不中用的思路不可以作为“典型”。三是普遍性。思路不仅要有独到见解,有创新,有实用性,而且要有普遍意义,可以指导面上工作,是做好同类工作、化解同类难题的好对策、好办法。否则,个别化的思路,再好也没有在面上交流推广的必要。四是前瞻性。思路要有超前意识,能够应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能够克服各种困难,战胜各种挑战,确保实现预期目标。有远见的思路才是真正的出路,才是含“经”量高的经验。
2.做法要先进。具体做法是经验交流材料的主体,是最吸引入的地方,此处不精彩,文章就难出彩,其“经验”就难以让人喝彩。所以,做法先进是关键,是重头戏。考察做法的先进性应着重看三个方面:一是富有时代性。尤其是在总结一些“老典型”时,不少材料往往把过去的一些做法冠上新名词,穿上新外衣,重新包装推出,给人一种新瓶装旧酒的感觉。典型的先进性,在于它的做法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是为适应新形势、贯彻新要求、实现新目标而采取的新举措、新动作、新方法。二是富有原创性。不是模仿秀,不是拾人牙慧,不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而是在上级精神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举措和动作。即使有学习运用别人的地方,也决非生搬硬套,是借他山之石而攻玉,有超越、有创新、有特色。三是富有实践性。经验的可贵之处在于其做法可行,能够学习借鉴,付诸实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是那种人人能做、会做而没有想到去做的“经验”。纸上谈兵的东西,以及属于规划、设想、打算类的东西,不能作为经验交流。一句话,凡是没有付诸实施、取得实效的做法,再精彩也不是经验。
3.效果要显著。思路是否可行,做法是否先进,关键看效果。没有效果,就没有说服力;没有突出的效果,就不能作为经验介绍。什么是突出的效果呢?首先要看实绩是否领先。在本地区、在同行业或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越位前进,跨越发展,执牛耳、居前茅、创一流、摘桂冠,这样的经验才值得认真总结,大力推广。其次要看面貌是否改善。与往年相比,进步较快,与历史最好时期相比,水平较高。变化实实在在,面貌焕然一新,成效有目共睹,这样的典型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样的经验才是不含水份的经验。再次要看群众是否认可。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认可不认可,是检验典型是否立得住、经验是否有推广价值的唯一标准。搞形式主义,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劳民伤财的所谓“经验”,注定会没有群众基础,也是根本行不通的。因此,在写经验交流材料之前,应该深入到群众中去开展调查,多听各方面的不同反应,开清“经验”的本质,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从“启发”的角度去梳理“经验”、总结“经验”。
人们学经验、看现场、听介绍,是为了获取“真经”,从中受到“点化”,受到启迪,学到好策略,学到好方法,以便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争取更大的成绩。因此,介绍经验时应从受众的角度多加考虑,使之有“耳目一新”、“恍然大悟”、“豁然开朗”之感。
1.在“为什么”上启迪思路。参观、考察、听介绍,人们对先进经验有兴趣,自然就会追问当初是怎么想到这样做的?因而,写经验交流材料应该清楚地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回答这个问题,可从
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详细介绍当时面对着什么样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同时,这些情况、问题和矛盾必须是现阶段有一定普遍意义的,是共性的,是经常发生的,这样才能引起别人的兴趣,达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的效果。二是基于什么考虑。就是面对带有共性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拨开迷雾见红日,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正确进行分析、判断、决策,是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高低的标志,经验交流材料把这个问题写好了,自然就能引起听众的共鸣。
2.在“怎么做”上提供借鉴。经验交流材料介绍做法,不能象记流水账一样,把所有的做法一个不漏地全盘托出,也不能把一些常规做法、例行公事当作“经验”介绍,要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写出新意。笔者在审稿中发现,相当多的经验材料在介绍做法时不外乎这么几条:一是领导重视,二是统一认识,三是建立班子,四是明确责任,五是狠抓落实,六是协调配合,等等。没有一丝新鲜感,没有一点独特性。好的经验交流材料一般不写这些俗套,应该 ……此处隐藏9367个字……>
六、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我们语文老师都知道书写对于我们语文科来说太重要了。所以,我会花功夫指导孩子们的书写。我首先跟他们说,作为小学生,老师不要求你们把字写得有多漂亮,但一定要工整,怎样的字看起来工整呢?就是每个字都尽量一样大,一样高,中间有一定的空隙。就像军人站的队伍一样。我经常找班上写字工整的孩子的作业、试卷展示给孩子们看,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其实,我们都知道多大数孩子的学习态度跟我们老师有关。老师要求严格,孩子们的学习态度就认真,老师用心教,孩子就会用心学。我对孩子们做到尽心尽职,我认真批改每一位学生的每一次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以及每一张试卷。也就是说,只要是安排孩子们写的作业我都改,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纠正,一直坚持到考试的前一天。我们的孩子大多数是懂事的,他们看得到老师的劳动。考试前,我总是对孩子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感恩老师做好的礼物是什么?”我班的孩子总会异口同声的说:“好成绩。”是的,尽自己的能力学得最好是我经常鼓励孩子们的话。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也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总之,我在语文教学中坚信四个字:天道酬勤。
第五篇:经验交流
[经验交流]
强化“两拆”工作推进“三城”创建
郴州市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局苏仙执法支队
(2014年8月6日)
一年多来,我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两城”建设和“三城”创建目标,按照市局的统一部署,统一指挥,不断强化“两拆”工作,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执法理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文明执法的人本意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着力找准执法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先行先试,攻坚克难,不断探索“两拆”工作新路子,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今年6月底,共开展“两拆”行动34次,重点拆除了苏仙路、青年大道、郴资桂公路、相山大道沿线及上、下白水、裕后街、体育中心、磨心塘、“三湖一园”等规划区内违法建筑417户(处),共计41423.56平方米;拆除苏仙路、苏石路、郴州大道、顺通路、青年大道、桔井路、北街、南街、东街等41条主次干道各类户外广告、门店招牌1654块,共计25050平方米,拆除违章搭棚等构筑物4267.5平方米。期间,未引发一起群访事件,未发生一次安全事故,无一例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领导重视是关键。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苏仙区及时召开了全区”两拆”工作动员大会,制定印发了《苏仙区城区范围内违法建(构)筑物拆除工作方案》及实施方案,成立了由12个单位组成的庞大的“两拆”工作领导小组,由区长担任组长,市城管和行政执法局、市建设局、市规划局等单位领导任副组长,为“两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及时拨付拆违专项经费,为“两拆”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市委副书记、市长向力力,市委常委、副市长陈社招,副厅级干部、苏仙区委书记肖地楚等领导先后深入“两拆”现场进行督导检查;市城管和行政执法局局长朱付山、苏仙区委常委、副区长郭薪,多次亲临“两拆”一线,靠前指挥。强有力的领导阵容和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全力保证了“两拆”工作分阶段、按步骤,循序渐进,全面推进。
部门联动是保障。我队积极主动向市局和区委、区政府汇报,争取工作的主动权,召集各职能部门协调会商,对参拆单位进行责任分工,划分了”两拆”任务和职责,部署拆除工作。部门联动,齐抓共管,既分工又合作,形成了”两拆”工作的强大合力。我队不负上级重托,勇挑重担,迎难而上,周密部署,牵头组织,积极履行区”两拆”办的组织、
协调、督导、执法和办案职责,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公安部门协同配合,统一行动,充分发挥执法保障作用;宣传部门广泛参与,积极配合,充分发挥舆论宣传作用;“一镇两处”深入村组、街道,充分发挥了基层组织的调解疏导作用。特别是充分调动了“一镇两处”的两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做到了倾力而为,全力以赴,确保辖区内”两拆”工作落实到实处。全区形成了部门联动、协调统一的强大“两拆”工作格局。例如:龙门池村上元组、段家组共106栋166户,建筑面积69500平方米,其中拆除违法建筑7100平方米,需要整体征地搬迁安置新建“苏仙湖”项目。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在苏仙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我队与白鹿洞镇政府、市城投中心协调配合,协同作战,以拆除“两违”建设为突破口,进而全面推进征迁工作,集中拆除3个月,于7月上旬圆满完成了上级交办的艰巨任务,堪称郴州城区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的典范之作。市委书记戴道晋,市委副书记、市长向力力到现场调研时,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实践证明,部门联动的保障作用,无论是工作力度还是工作效率,是其它任何单兵作战形式所达到的。
社会监督是基础。“两拆”工作仅靠城管执法部门一家独揽,只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还需要广大市民的广泛监督和积极参与。基于此,我队充分调动和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努力构建全面的监督网络。截止今年6月底,直接通过市民投诉和举报的违法违章建筑案件达61起,占全年案件查处的36.6%。信息来源及时准确,执法部门快速果断处理,投诉一起,查处一起,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把问题解决在第一时间,既降低了执法成本,又减少了当事人的无效投入,实为双赢。尊重市民的监督,主动把投诉后处理的结果一一回复给投诉人,回复率、满意率达98%。社会监督网络的构建,形成了城管执法部门和群众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局面,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市民参与”两拆”工作的热情,长此以往,良性循环,使”两拆”工作全面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夯实了“两拆”工作的社会基础。
方法稳妥是保证。在”两拆”工作中,我队始终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摆在”两拆”工作的首位,当作第一责任,把安全防范工作前移,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在被动中寻求主动,在主动中力求联动,遇到问题不搪塞,遇到困难不绕道,遇到难点不放弃。每次重大拆违行动,都先进行现场踏勘,在充分掌握详细情况的前提下,制订切实可行的
工作方案,进行周密的工作部署;始终坚持执法与教育相结合、自拆与强拆相结合、拆旧与建新相结合、条块负责与整体联动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对辖区内违法建筑物和构筑物采取拉网式的调查摸底,对情况复杂的片区形成专题调研报告,提出整治意见和建议,为依法拆违工作提供大量准确的执法依据,奠定了良好的执法基础。拆除之前,支队主要领导亲临一线,分管领导亲自带带队,大队长具体指挥,各把一关,各司其职,深入街巷、深入村组、深入被拆迁户,讲政策、讲法规、讲大局,以诚相待,以理服人,赢得他们的理解、配合与支持,达到主动拆除的目的。今年以来,劝导督促当事人自行拆除违法建(构)筑物面积24881.98平方米,占拆违总面积的61%。此外,城管执法部门在“拆违”过程中始终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严把执法程序关,依法规,重证据,讲程序,把“软件”做成“硬件”,把每一个案子都办成“铁案”。既防止了矛盾纠纷的出现,又避免了行政诉讼问题的发生,稳妥的工作方法保证了“两拆”工作规范、有序、有成效,有力推进了“三城”创建的步伐。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