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共15篇)

时间:2025-07-21 07:12:35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共15篇)(全文共24752字)

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15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相关的范文。

篇1:《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

(二)教材分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叙述了作者在七八岁时,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母亲和父亲对此的评价分别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对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他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位著名作家。同时作者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这篇语言平实,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中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教学本文,要重视引导学生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本文是第五组文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在重点读写项目的训练方面,它是前四组文训练重点“体会的思想感情”的复习和巩固。

(三)课时划分:

本课的教学分为二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导学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第一部分(1—14自然段)。

第二课时:精读第二部分(15—17自然段);总结全文。

(四)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2、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3、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学会正确面对父母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明白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难点: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说教学理念的定位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把这节课所要体现的教学理念定位为:

1、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注重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3、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的预设、教学理念的定位,联系学生实际,我准备以“讨论式教学”为主,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在充分讨论中,让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互动对话。同时,辅以“谈话法”、“朗读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四、说教具、学具的准备

教具:

1、多媒体;

2、板书内容的文字贴画;

3、写着“小记者”和写着“巴德·舒尔伯格”的牌子各一块;

4、记者证一份;

学具:记者证若干。

五、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旧课,设疑导入

1、谈话引入课题: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读出对比的语气)。

2、学生简述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3、设疑导入:“我既得到母亲的赞扬,又受到父亲的批评,究竟成年后‘我’对这两种不同评价有什么新的认识呢?”

【从课题入手,通过复习旧知,并设下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形成阅读期待。】

(二)精读课文,悟情明理

1、自读课文,质疑问难

(1)提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第二部分,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出示]

(2)学生自读课文并自由提出问题。

估计学生会提出以下的问题:

①“我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句中“不得不”一词说明了什么?

②作者为什么说“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③“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④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⑤成年后,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

⑥“‘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关键,也是创新学习的开端。】

2、归纳整理,引出重点

(1)师生共同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性问题理解课文。[出示重点问题:成年后,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

【在尊重学生个性选择的基础上,教师给予引导,引出关键的问题,让学生达成共识,使接下来的学习目标更明确。】

3、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带着问题精读课文,自主探究。

(2)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其他小组补充,教师相机点拨并板书。(见板书设计)

4、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让学生在读中深化理解。(自由读、开火车读、教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现“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理念,也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使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

5、现场采访,加深感悟

(1)激趣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也就是巴迪先生。大家想不想采访他?不过巴迪先生有一个要求:

①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②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③“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④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他请大家读懂上面的句子,并能针对其中一个句子向他提个问题,他才会接受大家的采访。同学们同意吗?那就开始吧!

(2)学生自由读句子,领悟句子的含义,并想好准备提出的问题。

(3)召开“‘巴迪先生’记者招待会”。

A、说明活动 ……此处隐藏23198个字……当“巴迪先生” 。

②采访时,“巴迪先生”回答“小记者”提出的问题,一个“巴迪”答不完整,其他的“巴迪”再补充。

B、展开采访活动。

①把写着“小记者”和写着“巴德舒尔伯格”的牌子分别摆放在其扮演者的座位前,“记者”的扮演者戴上记者证。

②教师示范采访。

③学生进行采访。[教师相机点击课件,对表现比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

④教师小结。

(4)感情朗读重点句子,读中品味、加深感悟。(自由读、同桌互读、擂台赛读、齐读)

【创设“‘巴迪先生’记者招待会”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现场采访,意在激发学生的“读悟”兴趣,让学生主动去“读”、去“悟”。通过采访,师生、生生灵活互动,真正实现与文本间的对话。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及感悟。】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出示要求:

①谈一谈:学了本文,自己有什么收获。

②说一说:把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或看到的、听到的类似巴迪的事例说出来,和同学们分享。

2、小组交流、汇报。

3、以诗作结。

①课件出示现代诗《教育与孩子》,同时播放乐曲《爱的奉献》。

②教师饱含激情地进行配乐朗诵。

③学生一齐配乐朗诵。

教育与孩子

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

嘲弄伴随着孩子,他羞涩腼腆;

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倍增;

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

认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常存;

分享伴随着孩子,他慷慨大方;

诚实与公正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

……

【这个环节的设计,从教材延伸到生活,进一步增进体验。以诗作结,既点明文章的主旨,又能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

(四)布置作业,迁移内化

[出示课件]作业自助餐:

1、喜欢积累的你,积累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必做)

2、懂得感恩的你,把你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到卡片上,送给他们。(必做)

3、乐于写作的你,联系实际,以“他表扬了我”或“他批评了我”为题写一篇文章,记下自己受到表扬或批评后的感受。(选做)

【作业布置采取分层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由发展的空间。】

板书设计:

15“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成功

慈祥→爱←严厉

【本幅板书设计,用帆船代表人生方向,帆上中间写着“爱”,“爱”字上边写着“成功”,意思是慈母的鼓励和严父的批评都是对孩子的爱,他们能让孩子把握住人生方向,扬起“爱”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这样的设计使静态的文字、图案中包含了动态的思路,使人一目了然,从而有利于激起学生的乐学情绪,强化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做也符合板书设计的目的性原则、直观性原则。】

篇15:《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

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代父亲和母亲对自己作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这两种评价所蕴含的共同点——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首次列入小学课本中,针对学生现有生活实际及文本身具有的深度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教学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展开设计,主要有四大块内容具体为:

1、基础知识:学习生字、理解“精彩”、“糟糕”、“誊写”、“腼腆”、“引入歧途”意思。

2、能力培养:

①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的含义、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认识。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③发展学生思维及语言达能力。

3、学习技巧:掌握自读自悟、质疑探究的学习方法。

4、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懂得人的成长过程需要不同的评价,这不同的评价所蕴涵的共同点—爱。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的精神:“阅读要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说出自己的体验”等。我将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不同完全不同评价的认识及理解,作为本课的重难点。

新课标的颁布,预示着教育改革风暴来临,老师教案设计已经要从根本上改革传统教育“一言堂”式教学所使用的陈旧教案,而形成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所需要的新型教案,即把学生作为教育过程的主体,在主体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解决好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辩证统一,建构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形成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评价的新型育人模式。所以我用表格式来设计这课的教案,主要分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等4大模块。每一个步骤都有相应的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等。

整个教学过程由四个步骤组成:

第一步骤,复习知识,导入新课,通过两个问题“全文分为几部分”、“本课主要讲什么”复习上节课知识从而引出今天的学习方法。

第二步骤,文本聚焦,评价“评价”。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和喜欢的朗读方式,找出母亲评价的句子,用自读自悟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学习方法指导下,产生感悟,给学生机会,大胆评价文中的“评价”。在这环节中“精彩”、“糟糕”、“腼腆”等词和父母评价时巴迪神态变化的句子,进行品析,分角色的朗读,将无声的语言转化为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将枯燥的文字变为立体的形象。

第三步骤,反思文本,内化情感。让学生就课文中15~17自然段,大胆质疑,并组织四人小组探究学习,在质疑探究的学习方法指导下,学生再结合自身的体会领悟到父母不同评价中蕴含的深层意义。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自读、质疑、议论、释疑、畅所欲言,丰富了学生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爱的情感。

第四步骤,拓展文本,加深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说说自己的经历和曾感悟到哪些不同的爱。尊重学生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时老师适时地拿出一段话与学生共勉,使语文教学和学生生活经验及情感体验沟通起来,做到既学语文,又学做人,为了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设计了《爱的启示》为题写感受,注意了读写结合,既体现素质教育又不忘进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训练。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紧扣文本,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质疑探究”的学习方法去理解文本内容,用心灵去感受文本所要告诉大家的内容,大胆评价文中“评价”,内化自己的思想感情。同时拓展文本,引导学生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可以说全过程,学生朗读、评价、质疑、释疑等方式较主动地完成学习。老师则处在引导、协助的位置,使学生与文本“全面接触”,与文本“真诚对话”,用心灵感受到父母两种不同评价蕴含的两种不同的爱,并联系实际毫不保留地自主表达出来,培养了学生阅读、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共15篇)(全文共24752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